嗨!我是本週【創作者經濟 IMO】電子報的主編雨果.Hugo,目前和閱讀筆耕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,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(每週一上午 6 點派報)。也歡迎大家一起來「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」即時交流。
這份電子報每週精選數則「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」的交流,鼓勵大家踴躍說出自己的觀點,所以取「IMO」(In My Opinion)作為名稱中的一部分。
我們關注各種對「創作者經濟」有益的各種話題,例如創作技巧(不侷限於寫作)、心態及習慣養成、閱聽方法(輸入)、筆記方法(輸出)、文案、SEO、社群經營、數位行銷、數據分析、不同創作平台比較⋯⋯終而實現創作有價,結成「創作者經濟」的果實。
2025 年的創作者經濟正快速擴張,今年全球市場規模已突破 2,200 億美元,主要受益於內容平台、多元變現模式及品牌合作的推動,平台與工具持續進化助你創作更輕鬆。
今年 Google 推出的 Gemini 2.5 AI,讓「脆貼文」策略變得更強大,幫你精準改寫、轉貼到臉書,發揮最大影響力。
Podcast 創作者同樣面對演算法挑戰,前100天的堅持尤為關鍵,這也是創作路上必經的考驗。
在幣圈,富邦集團積極佈局,甚至董事長蔡明忠親自買進比特幣,展現企業對數位資產的信心。
這期內容希望為你帶來實戰技巧與市場觀察,一起抓住機會,在變動中穩健前行!
❏ 本週焦點
🔸 這個找書單的方法,很有意思!
🔸 「脆貼文 → 改寫、轉貼臉書」效果卓越!
🔸 素人 Podcast 經營前 100 天:如何不被演算法打敗?
🔧 Google 推出全新 Gemini 2.5 Flash Image(Nano banana)
🔧 借助 Lovart 用好 Nano banana 模型畫圖
🔧 Heptabase AI Chat 超完整基礎教學
🌍 川普媒體聯手 Crypto.com,打造 64 億美元 CRO 儲備公司
🌍 台灣富邦集團跨足幣圈!怎麼看台幣穩定幣?原來企業都在囤幣?
🌍 幣安「折價買幣」是什麼?完整解析+操作教學
❏ 這個找書單的方法,很有意思! by 朱騏
山口周在《斜槓時代高效閱讀法》裡,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方法:用「轉喻」和「隱喻」,來找到你接下來的閱讀書籍。
轉喻,幫助我們在某個主題上越挖越深。
隱喻,讓我們把一本書的想法搬去別的場景,產生新的連結。
我拿《原子習慣》來當例子。
假設我在書裡看到「環境設計」或「行為經濟學」的概念很有趣。那我就能去找更專門的書,比如《行為設計學》或行為經濟學的經典著作。這就是轉喻式的延伸:從一個概念出發,往更深的領域鑽。
再來是橫向。書裡談到「複利效應」,我可能會聯想到《富爸爸窮爸爸》對金錢習慣的解釋。而提到「身份塑造」,我會想到一位馬拉松跑者的自傳。雖然這些書和《原子習慣》不屬於同一類。但透過隱喻,它們被拉在了一起。
雨果・Hugo 🙋 IMO :換條路走回家
透過各種不同的關聯找到下一本書,就好像從不同的小路或巷子走回家,總會發現意外的驚喜!
閱讀筆耕 🙋 IMO :善用附錄
很多書的附錄都會列出資料來源,裡面搞不好就藏著寶藏書單,讓你可以一路順藤摸瓜找下去。
❏ 「脆貼文 → 改寫、轉貼臉書」效果卓越! by Jemmy Ko
我前陣子在 FB 後台,把 60 天內的貼文,觸及數從最高排到最低,從 Threads 改寫轉發的貼文,包辦了第 1 名到第 6 名。
操作步驟如下:
先在 Threads 日更,每天至少發 7~25 篇
挑瀏覽最高的串文,拿來改寫、擴寫,發到臉書
這一招,其實背後是有深意的,把它濃縮成兩個字就叫「測試」⋯⋯創作者只要把內容發出去(社群),你不用花錢,就能測試出又真實、又即時的市場反應。
在創業領域,這種低成本、高效率的測試方法,還有個專門概念叫做「堪用的最輕量產品」;還有個好聽的英文名字:MVP(minimum viable product)。
雨果・Hugo 🙋 IMO :一魚多吃
交叉運用不同社交媒體,達到「一魚多吃」的效果,不僅聰明又很省時,若臉書貼文的長期觸擊率不佳,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吧!
閱讀筆耕 🙋 IMO :在 Threads 上寫「草稿」
和這篇策展文有一點像,我常在 Threads 上隨手寫,配合 1000 字限制而取捨串文內容;等這些短文放一陣子,如果反應不錯,或我又想到新的補充想法,我會把這篇「草稿」擴寫成正式長文。
❏ 素人 Podcast 經營前 100 天:如何不被演算法打敗? by Joey Tai
我的祕訣就是一開始就規劃超過 100 天,並且完全不理演算法。
為什麼你認為 100 天就足以檢視一個節目的成功與否?
為什麼你把演算法當成一個對手?
你在意的是演算法、還是流量? 那真正重要的是什麼?
節目還活著的原因,是因為一開始的設定就是「建立長尾的內容,成為值得信任的節目」⋯⋯你所需要的回饋,不僅只來自於流量,還有各種形式的價值。
雨果・Hugo 🙋 IMO :前期「量」重於「質」
曾聽過一種說法:在「量」還沒到達一定程度前,過度在意「質」的效益並不高。
沒想到在演算法的世界也是如此,當量做到一定程度,才會被更多人看見,這時候再來調整「質」才會有感。
閱讀筆耕 🙋 IMO :延伸閱讀
之前創經 IMO訪談《好女人的情場攻略》 Podcast 主持人路隊長,他的節目已經走到第 6 年,累積 1500 多集,帶來乾貨滿滿的分享,搭配本篇策展一起讀。
創作者與數位生活
❏ Google 推出全新 Gemini 2.5 Flash Image(Nano banana) from 數位時代
模型主打多圖融合、角色一致性和自然語言精準編輯,期望以更強大的技術能力,打破過往生成式 AI 在細節、語意理解上的瓶頸。經測試,同時上傳背景(夜市)、人物(炭治郎)、物件(掃把),Gemini 確實可以依照指令合成圖片。
這款模型目前已開放開發者透過 Gemini API 及 Google AI Studio 試用(仍未在 Gemini 網頁版開放)。
Google 指出,單張圖片定價約為新台幣 1.2 元(以美元 $0.039 計),並全面導入 SynthID 隱形浮水印技術,保障 AI 生成內容可追溯來源。
❏ 借助 Lovart 用好 Nano banana 模型畫圖 by 寶玉
使用網址:https://lovart.ai
現在 AI 畫圖難點其實不是提示詞,像 🍌 和 GPT-4o 這樣的畫圖模型,對文本的理解已經很強了,不需要太複雜的提示詞,而且網上也有很多很好的提示詞分享;難點還是在於一個圖片的生成,其實是要有一個工作流在後面,比如我這個配圖,就要先生成韭菜形象再畫資訊圖才效果好。
❏ Heptabase AI Chat 超完整基礎教學 by 阿蔡
由於 Heptabase 的高速更新列車又開啟了,AI 功能不斷地再進化,這次新增/更新的重點有:
Heptabase Chat 的基礎介紹與超實用技巧
三種啟動 AI 對話的方式完整拆解
Extended Thinking、Premium mode、MAX mode 的差異與使用時機
如何在 Heptabase 中聰明又省錢地用 AI
我的 Gemini 主力模型+多模型搭配經驗分享
Chat 回覆自帶參考連結,一鍵直達來源
實戰案例:用「覆盤半年日記」深度洞察白板
創作者經濟與 Web3
❏ 川普媒體聯手 Crypto.com,打造 64 億美元 CRO 儲備公司 from 區塊客
這家公司將重新命名為「Trump Media Group CRO Strategy」,目標是透過大規模持有 CRO 來建立全球最大的 CRO 儲備公司。
閱讀筆耕 🙋 IMO :事件回顧與簡評
CRO 代幣最近暴漲,原因誠如新聞所報導的,川普集團旗下的一家公司宣布要「儲備 CRO 代幣」目標是囤到 64.2 億美元的規模⋯⋯以下簡評:
第一,CRO 平台幣背後的交易所(crypto.com)安全性提高了 ↑,因為某種程度上「它跟政府靠得更近。
第二,CRO 應用場景(賦能)提升 ↑,基本面的利好;來自於川普的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將採用 CRO 作為其獎勵和支付生態系統。
⚠️ 儘管如此,莫忘 CRO「穢土轉生」事件,這種中心化的幣,政策隨時都有可能急轉直下,要小心。
第三,如何捕捉這般「白天鵝」暴漲的機會?七月時,Truth Social 向美國證管會提交的「藍籌」加幣貨幣 ETF 中竟包含了 CRO(它何德何能?);用後照鏡去看,這邊似乎有貓膩?吐露一些跡象讓我們提前埋伏?
💡 未來有機構提交加密 ETF 的申請,我們都可以檢視:
・誰提出申請?
・ETF 的構成?
也許裡面有「白天鵝」的身影 🦢。
❏ 台灣富邦集團跨足幣圈!怎麼看台幣穩定幣?原來企業都在囤幣? from 區塊勢
Luke 為何認為大眾對「台幣穩定幣」有根本上的誤解?
他剖析美元穩定幣如何鞏固美元霸權,並主張非美元穩定幣的真正潛力不在零售支付,而在 B2B、貿易金融與 AI 微支付等領域。
❏ 幣安「折價買幣」是什麼?完整解析+操作教學 from 鏈習生
幣安近期推出的「折價買幣」(Discount Buy)產品,讓投資者有機會在設定的目標價位,自動抄底買幣,甚至在特定情況下還能賺取額外收益。
這篇文章會帶你完整解析這個產品的運作邏輯、三種結算情境,並用實際案例幫助你快速上手。
電子報的最末,要帶你重溫 8 月 15 日 晚上 9 時【創作者經濟 IMO】線上語音活動,邀請到腦哥社群的資深貢獻者 @不專業調韭師 來作客!
這場深入解析「屯幣寶」的原理、適用情境、平台選擇,並結合調韭師的實戰經驗,幫助你在幣圈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節奏。讓我們一起以文字重溫現場。
❏ IMO 人物誌|屯幣寶是什麼?用屯幣寶協助你做好幣圈資產配置 ft. 不專業調韭師
經營 Threads 會爆的心法
就是把發文想成去派對認識新朋友一樣
—— Threads 脆行銷顧問 世豐
❏ 幣圈少數「實質正回饋率」的支付卡 ether.fi Cash
我最近把 ether.fi Cash 加密支付卡,設定成 Apple Pay 和 LINE Pay 的預設卡。
從此,再也回不去了。
以前我最討厭的事,就是「加密貨幣出金」:錢要先從國際交易所轉到台灣交易所,先收一次 gas fee,轉成台幣時還再支付 30 元銀行手續費,整個流程又慢又煩。未來專法實施後,可能還要考慮稅務的問題。
但自從用上這張加密支付卡,就不用再管這些麻煩事。ether.fi Cash 已經變成我目前最愛、也最有感的區塊鏈應用。
✅ 免年費
✅ USDC 穩定幣直接刷卡,不必先賣幣換法幣
✅ 免出金流程,少一堆手續費跟轉帳時間
✅ 儲值金自託管,少一層信任風險
✅ 儲值金享 10% 年化活期計息(浮動)
✅ 不用「押金」也能賺回饋
✅ 所有消費給 3% 現金回饋
✅ 實質正回饋率(扣完匯率磨損,大約是 2.3% 現金回饋)
這是一種「邊存錢、邊賺錢、邊消費」(Save, grow, spend)的嶄新體驗。
對我來說,這才是真正的 Web3 生活入口。
還未體驗過 ether.fi 加密支付卡的朋友,可以參考這篇教學文章,使用【創經 IMO】推薦連結申辦,20 分鐘左右就能搞定!